台灣地區子宮頸癌防治的里程碑 |
文/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 |
在五○年代子宮頸癌已經是台灣地區婦女健康和生命最大的威脅。由於那時候政府正在忙於推動家庭計劃,比較無暇顧及子宮頸癌的防治,再加上當時也沒有有效對策可用,一直到了六○年代初期,子宮頸癌的防治才出現了曙光。 民國六十二年立下台灣地區子宮頸癌防治的里程碑。這一年,當時任台灣省醫師公會理事長的吳基福醫師,會同醫界、企業界及社會熱心人士,向內政部申請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防癌協會」,該年又成立「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前者負責子宮頸癌防治的宣導和子宮頸抹片的推廣,後者負責子宮頸抹片的篩檢,從此開啟了台灣地區子宮頸防治的預防保健大事業。 由於推廣得法和成效顯著,各地開業的婦產科醫師紛紛加入子宮頸癌篩檢的行列,使得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婦女大大的增加,為以後健保全面開辦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奠定良好的基礎。有鑑於子宮頸癌篩檢對子宮頸癌的防治日趨重要,須要提升子宮頸抹片的判讀水準,因此參考北美加拿大的做法,在民國七十九年於防癌協會內成立一具示範性,專門做子宮頸抹片判讀的細胞檢驗室。目標是每年可以做十萬件子宮頸抹片的判讀及檢診,此時還沒有健保的實施,婦女做抹片全都是自費,以為足可以因應需要。細胞檢驗室的設計和規劃,是徐千田理事長請台北市婦幼醫院病理科主任阮正雄醫師做的。設立後,阮正雄醫師、鐘坤井醫師、李寧醫師、陳榮達醫師、張銘誠醫師都來幫忙過,做兼任病理醫師。成立初期,鐘坤井醫師還特地從日本請來野田教授和細胞醫檢師來做專門指導。 民國八十四年全民健康保險開辦,細胞檢驗室的規模和體制都不能因應需要,在衛生署保健處及醫政處和石耀堂副署長的指導下,蔡煒東理事長決定於防癌協會外,成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聘請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謝宏忠博士任負責醫師。防癌篩檢中心自成立迄今近二十年,篩檢子宮頸抹片在二百七十萬件以上(不含細胞檢驗室),能對婦女子宮頸癌的防治成功有所貢獻,本人及所有同仁皆感高興。 吳運東前董事長接任後,以他行政管理的專長,專心致力於篩檢中心的管理,無論在財務、工作人員方面,都有優異的積效。吳前董事長是桃園新國民醫院的院長,曾任二屆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由他來帶領篩檢中心,不斷的成長、茁壯是可以預期的。 高偉華執行長的策劃帶領,林淑媛執行秘書、行政組林美芳組長及行政同仁的盡心盡力,和病理室謝宏忠醫師、陳小玲醫師、陳巧芸醫師的專業領導,細胞室黃妙珍醫檢師、陳玫貝醫檢師及醫檢師們的無私奉獻、付出,使我們篩檢中心得以欣欣向榮。 合作的所有醫院、診所、衛生所、檢驗所。要再提到鐘坤井醫師的熱心支助,在中心營運有困難時,他特別將中部開業婦產科醫師的抹片大量送交中心檢驗,安穩渡過困難。 民國八十四年全民健保開辦,子宮頸抹片納入健保給付,當年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為30.95(每十萬人口),居十大癌症的第一位,子宮頸癌的死亡率為9.92(每十萬人口),居十大癌症的第五位。到了民國-OO年,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含原位癌)為30.29(註一),居十大癌症的第五位,子宮頸癌的死亡率為3.47(註二),居十大癌症的第十位。由上面的統計數字看,子宮頸抹片的篩檢對台灣地區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實在功勞很大。 子宮頸癌發生的原因是感染了「人類乳突病毒」,這類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性行為,加強注意個人的性衛生也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製成的疫苗更能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因此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個人性衛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應該是今後防制子宮頸癌發生的積極政策和策略。 成立防癌協會細胞檢驗室及成立防癌篩檢中心,都是為了要消除子宮頸癌對眾多台灣地區婦女健康的危害,從今日的成果看到當年公衛界先進吳基福醫師、徐千田醫師、蔡煒東醫師的心願達成,相信我們篩檢中心現在所有的董事、監察人及工作同仁都會感到欣喜,感覺我們是在打美好的仗。本人很榮幸在民國一OO年十月接任防癌篩檢中心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職務,深感承先啟後的責任重大,又恐個人能力不足,有負董事會的期望。所幸在中心醫師、醫檢師及行政同仁全力相挺,董事會董事及監察人的鼎力支持,三年多來中心的業務不僅穩定,而且有成長,本人將繼續盡一己之力與中心所有同仁共同戮力推進、發展中心預防保健的事業。 ◆(top)
|
註一:年齡標準化率係使用1976年世界標準人口為標準人口。使用2000年世界標準人口為標準人口,則民國一OO年子宮頸癌(含原位癌)的發生率為33.60(每十萬人口),因民國八十四年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係使用1976年世界標準人口為標準人口,所以仍使用1976年的年齡標準化率作比較。 註二:使用2000年世界標準人口為標準人口的年齡標準化率,則民國一OO年子宮頸癌的死亡率為4.0。 |